这座国际化超大城市,是如何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的?-行业动态-中国安全防范技术行业协会-安防技术协会

这座国际化超大城市,是如何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的?

发布于:2020-07-10   来源:人民公安报

  “智能安防系统建成后,再没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上海市长宁区元丰天山花园业委会主任李璋对小区治安状况赞不绝口。来自警方的数据印证了他的这种感受:今年以来,长宁区99.5%的居民小区实现了入民宅盗窃零发案,盗窃案件破案率高达99.1%。李璋的话,表达了上海市民的普遍心声。近一年来,上海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5.7%,其中入室盗窃和入民宅盗窃发案数同比下降60%以上;第三方评估上海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国际化超大城市,如何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安全风险?

t1.png

  进出车辆号牌自动识别、防高空抛物探头、地磁感应……这座城市各种安防设备一应俱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所住小区安全环境正在发生剧变。目前,上海已有1万余个居民小区、2800余栋商务办公楼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时刻关注着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公安工作重心正在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伴随着安防硬件的不断完善,社区安防的软件也在同步升级。“我们小区有一辆车把别人的车位给占了,好多天了,也不知道是谁家的。”近日,静安区美丽园居委会主任李淑华通过“微信警务室”群组,向静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民警邵健反映情况。

t2.png

  循着这条不起眼的线索,邵健在“微信警务室”中,以“群主”身份向“群成员”征集线索,很快找到了刚从外地返沪的车主吴先生。原来,吴先生从老家驾车来沪期间曾路过疫区,抵沪后自觉在家隔离,车子一停十几天。像这样的“微信警务室”,上海共有5500余个,让32万名可依靠力量和72万名热心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向民警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截至目前,已累计引导、协商、互助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30余万起。较之于居民社区,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大,防控难度更高。“五一”假期,上海市政府举办了“五五购物节”,作为上海地标的外滩迎来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的首个大客流。对此,黄浦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所长刘海波显得从容而淡定。原来,上海市公安局启用的一项全新技术助力该所应对自如——智慧指挥可视化平台在原有的大客流监测系统基础上,整合交通、物联网感知信息等要素,实现“一屏观外滩”,并实现辖区社会面治安态势的实时监测以及案事件一键指挥功能。刘海波介绍:“这项技术将时间、空间、资源三者有机融合,保证了指挥系统调度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t3.png

  智慧公安建设对城市治理的赋能作用同样体现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近年来,上海公安交警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赋能交通管理,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努力破解国际化超大城市出行难的“城市病”。“现在的红绿灯时长不再是固定的,会根据车流量动态调整。”每天开车路过浦东新区世纪大道的市民王强说,虽然现在马路上车越来越多,但通行效率没有降低。为让小陆家嘴地区交通安全管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浦东交警研发了全新的智能信号灯系统,世纪大道及周边12个路口信号灯全部调换成多功能复合视频检测器,使信号灯化身路口的哨兵,及时上报路口和路网实时情况。系统运行以来,区域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10%以上。


留言

Copyright © 2018-2020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